11月27日,西寧高速超特長隧道——大箐隧道雙洞掘進均突破1000米大關(左洞掘進1035米,右洞掘進1165米),為西寧高速整體建設目標的達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西寧高速項目起線于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途經彝族聚集區腹地普格縣,止于與云南隔江相望的寧南縣,是深入川滇地區的重要線路,對沿線地區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大箐隧道全長超10km,最大埋深達720m,左右線縱坡均為2.5%,進出口高差達250.35m,為進出口世界第一高差、最長縱坡高速公路超特長隧道。洞身整體穿越九度地震烈度區,平行和交錯于自治莫-蕎窩斷層、則母河全新世紀斷裂帶,建設難度極大。
大箐隧道作為西寧高速極為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寧西公司緊盯施工安全、嚴控施工質量,指導施工單位平穩、有序推進隧道建設。
筑牢安全根基,嚴守安全紅線
全體參建職工清醒認識到安全生產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產。根據大箐隧道施工特點,制定應急預案和現場應急處置措施,配備充足的應急物資、裝備,全面提升應急處置水平;根據隧道圍巖特點,嚴格按照“先探測、重超前、短進尺、弱擾動、強支護”的要求施工,利用先進的地質雷達探測設備進行超前地質探測,及時準確掌握圍巖地質情況,有針對性采取支護措施;根據超特長隧道高風險特點,進一步夯實跟班作業管理,重點檢查“三違”“按圖施工”“三全工作法”以及工序銜接,為隧道施工安全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根據各作業班組施工特點,有針對性開展“班前5分鐘”安全教育,強化隧道安全管控,實現大箐超特長隧道施工安全穩步推進。
嚴守施工質量,建設品質工程
項目始終堅持規范施工工藝流程,嚴格遵守設計要求,控制拱架安裝間距、掌子面初噴厚度、仰拱砼厚度及強度、二次襯砌砼外觀質量等,周密部署,嚴守質量控制紅線,著力打造西寧高速品質工程。
大力推進機械化、智能化施工
大箐隧道施工嚴格落實蜀道集團“機械化換人、智能化減人”要求,配置智能化風機,根據隧道內各點位感應器監測空氣質量,實現風速風量自動調節,全面推廣應用鑿巖臺車、拱架臺車、掛布臺車等智能設備,配備專業人員反復試驗調配,實現智能化設備利用最大化,切實降低工人施工風險。
堅持黨建引領,扎實推進項目建設
將黨建深度融入項目建設管理,成立黨員先鋒服務隊、黨員突擊隊,設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開展“凝心聚力促轉型,砥礪奮進譜新篇”勞動競賽,吹響大干快上沖鋒號,實現黨建工作和安全生產兩手抓、兩手硬。
下一步,寧西公司全體職工將繼續保持昂揚斗志,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強化安全生產、質量管控,通過優化施工方案,統籌資源配置,推動西寧高速公路百年品質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