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隨著最后一節段鋼拱精準安裝到位,蜀道集團所屬蜀道高速集團投資、四川路橋承建的沿江高速釩鈦高新區大橋主橋順利合龍,為項目后續橋面系、路面等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沿江高速寧攀段2023年底實現除寧會隧道、火山隧道段外89公里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釩鈦高新區大橋主橋跨越金沙江,主橋為跨徑501米的預應力砼矮塔斜拉橋,設計最高墩身116米,為四川省內墩高最高的矮塔斜拉橋。其中,0#塊長度為13米,主梁標準梁段長度為3米和4米,邊跨現澆段長度為3.6米,中邊跨合龍段均為2米;最大塊件為10#塊為171.2m3。
該大橋具有“三高兩大一新”特點——巖石強度高達110MPa,橋墩高度超70米的32個、超80米25個、最高墩柱達116米,全年約9個月氣溫超過30℃;桁梁體量大、用鋼量超2.2萬噸;工程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Ⅷ度;采用高墩超長跨鋼桁梁變曲線步履式頂推施工技術等新工藝。
釩鈦高新區大橋主橋橋墩起于金沙江水中,地域地質條件差,高空作業安全風險高。為確保施工安全、保證工期,經項目各方研定論證后采用掛籃懸臂現澆法施工,該工藝除墩頂與邊跨現澆段采用三角牛腿施工外,無需搭設落地支架,主要依靠“掛籃”的移動讓橋梁在空中“生長”、延伸,具有結構輕、施工設備及周轉材料用量少、拼制簡單方便、無壓重等優點,極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提高了大橋整體的穩定性。
為保障高程控制精度,確保掛籃施工的穩定性,項目組織設計單位、監控單位實地指導施工放樣,提前在標準段進行線性及標高監測,及時調整立模數據,確保合龍段線形符合規范要求。同時通過預埋感應器對橋梁整體進行監控,在澆筑各節段時做好測量定位工作,適時調整位置,高精度及時測量梁段撓度,確保合龍時兩端高差不超過1厘米。
為保證主橋合龍段砼澆筑質量,預防合龍段混凝土的開裂,項目不斷優化施工組織方案,按照“先邊跨后中跨”的施工順序,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旁站制、夜間巡查等各項制度措施,強化重難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的巡查力度,規范專項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組織現場技術人員全面檢查各個零部件以及掛籃的整體狀況,并根據現場環境和氣溫變化的預測選擇氣溫相對穩定的時間段,保證在氣溫上升時以受壓狀態達到終凝。澆筑施工過程中加強振搗工藝的控制,避免新老混凝土的連接處產生裂縫,同時,邊澆砼邊同步等效卸載,最大程度減少外部制約,順利完成主橋合龍。
釩鈦高新區大橋為沿江高速寧攀段“兩橋兩隧”控制性工程之一。項目預計2023年10月底實現全橋合龍貫通,12月底建成通車,屆時,項目將與在建的攀田高速、麗攀高速銜接,進一步完善四川高速交通網絡,對開放沿線本土旅游資源、促進地方交旅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助推鄉村振興邁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