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金高速五桂隧道雙幅貫通
11月30日,由蜀道高速集團川黔公司投建的古金高速五桂隧道順利實現全幅貫通,標志著古金高速建設取得新進展,極大鼓舞了全體參建人員的信心和干勁,為古金高速早日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桂隧道全長1924米,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屬微瓦斯長隧道,最大埋深165米,采用雙向掘進施工方法。隧道位于觀文水庫附近,屬溶蝕侵蝕低中山地貌,以軟質泥巖為主,局部分布灰巖,小斷層節理發育,巖體破碎,皺褶緊密,涌水量大,地質情況十分復雜,且五桂隧道處于觀文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范圍內,隧道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要求高。
自開工以來,川黔公司貫徹“五有七到位”新時代建設單位要求,加強前期謀劃,抓細抓實全過程監督,落實服務保障,團結帶領全體參建人員克服地質復雜、安全風險大、環保要求高、高溫限電、疫情反復等困難,充分發揚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歷經一年多的艱苦奮斗,高質量、高標準地實現了隧道的雙幅貫通。
在決戰四季度的大干快上階段,公司將堅定不移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團結帶領全體參建人員投身古金高速工程建設,在確保冬季施工安全前提下,搶抓施工黃金期,掛圖作戰、打表推進,力求全面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為古金高速2023年年底全面建成通車打下堅實基礎,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沿江高速衛星隧道左洞順利貫通
12月1日,隨著一聲爆破聲響,沿江高速衛星隧道左洞順利貫通,吹響了寧攀段ZCB1-2/3項目如期完成年度產值目標任務的沖鋒號角。
衛星隧道位于寧南縣竹壽鎮衛星村境內,設計為雙洞雙向隧道,全長1460m,圍巖級別以Ⅳ、Ⅴ級為主,洞身最大埋深為250m,最淺處僅為5m。隧道出口端位于斜坡地帶,斜坡為地表殘破積碎石堆積層,且坡度較陡,極易失穩坍塌。建設初期,因洞口段地質條件差,圍巖破碎,埋深淺,有時還有偏壓現象,同時地表水極易滲入,每循環進尺僅能向前推進0.5m,施工第一年合計進尺僅202m。
項目多措并舉,合理統籌,結合現場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嚴格落實領導帶班、技術員和安全員全程旁站制度,多次召開專題會研討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技術保障和安全管控雙管齊下,嚴格執行“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勤量測”原則,過程控制中實行“高標準、嚴要求、零容忍”的態度,確保各項工序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有效克服圍巖穩定性差、初支變形大、反坡排水、穿越不良地質地段等施工難題,以及便道通行條件差、物資供應困難、人工挖孔風險高、疫情形勢嚴峻等諸多不利因素,順利完成隧道貫通施工節點任務。
衛星隧道左洞的順利貫通,打通了寧攀段3標寧南服務區至4標吳家店子大橋的連接通道。參建各方以“決戰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勞動競賽為抓手,以安全為基礎、以質量為根本、以工期為保障,全力沖刺年度任務目標,推動沿江高速建設再上新臺階。
古金高速赤水河大橋主塔順利封頂
赤水河大橋為跨徑575m的雙塔雙索面組合梁斜拉橋,橋跨布置為(83.5+173.5)m+575m+(173.5+83.5)m,塔高261米,相當于87層樓高,由上、中、下塔柱及上、下橫梁組成,按6米標準段分為46節施工,主塔設計混凝土方量為4萬余方。
自2021年2月赤水河大橋開工建設以來,在面對地質脆弱、場地狹窄、施工難度大、工期緊張、疫情反復等多重困難疊加,川黔公司超前謀劃、多措并舉,實時優化各項施工方案,確保工程建設安全高效推進。
黨建引領發展。公司旗幟鮮明地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政治任務和工作目標,以黨建引領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干部時刻牢記初心使命,扎根革命老區,沖鋒在施工現場,讓黨旗在施工一線高高飄揚,讓黨徽在工作崗位上熠熠生輝。以堅定的歷史擔當、奮發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厚植紅色基因,賡續“四渡赤水”的長征精神血脈,在革命老區鑄就山川通途,勾勒出“再渡赤水”為民筑路的發展新篇章。
安全護航建設。全體參建人員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不斷完善安全生產制度,層層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推廣安全網格員管理模式,落實落細安全生產防線“最后一公里”,以持續完善的安全體系為工程建設保駕護航。同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總方針,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工程建設工作,逆勢而上、加壓奮進、敢于作為,以疫情防控牢固防線保障施工高效有序推進。
創新賦能生產。公司堅持技術創新驅動生產的原則,鼓勵參建單位廣泛開展創新創效活動,依托“機械化”“工廠化”作業優勢,不斷改進施工工藝技術。通過應用BIM技術,創新設計出雙層復合吊具和鋼筋骨架組裝胎架,實現索塔全斷面鋼筋骨架一次性提升至索塔頂部施工節段進行對接安裝,讓大量高空作業轉為地面作業,有效降低安全風險,同時采用“智能液壓爬模”系統,解決主塔線形控制,極大地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保證了結構耐久性,從而確保大橋高質量高標準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在決戰四季度的沖刺關鍵期,川黔公司將繼續教育引導全體參建人員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實際行動建設南向出川大通道,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扛牢四川交通強省建設排頭兵使命,以更加拼搏奮進的姿態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沿江高速最深豎井順利貫通
12月2日,歷經6個月的緊張施工,隨著沿江高速寧會隧道內一聲炮響,1#豎井順利實現貫通,成為沿江高速首個貫通的豎井工程。
沿江高速寧會隧道全長10.3公里,隧道由“兩條主洞+兩座豎井”組成,其中1#豎井深506.5米,是沿江高速全線最深豎井。該豎井工程自2022年6月開工建設以來,面臨著各種嚴峻挑戰,一是地理位置特殊,豎井位于海拔2403米的高山之中,建設現場偏遠路陡,材料運輸艱難。二是高度深直徑大,豎井深506.5米,深度位居全國前列,最大開挖直徑達11米,施工難度高、風險大。三是地質條件復雜,豎井主要穿越中風化灰巖、頁巖地質,全部為Ⅳ、Ⅴ級圍巖,且日涌水量大,極大增加了施工難度。
為保障施工安全與質量,同時滿足現代豎井建設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要求,項目利用“川隧智慧公路建設平臺”,借助云算法和人工智能等多種手段,對施工原始數據、建模分析結果展示在可視化在展示平臺中,實現了“點穴式”數字化精準施工,有效促進施工建設浪費最小化,大幅提質增效。項目黨員技術攻關隊帶頭組織開展多次科研攻關,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采用“SMD”短段掘砌機械化施工工藝。該工藝通過傘鉆進行鉆孔,用抓巖機抓渣,再利用提升系統出渣,使用絞車升降定型模板進行襯砌澆筑,實現了打眼、爆破、出渣、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等全流程機械化作業,施工質量和效率大大提升。整套系統含多重安全保護裝置,顯著增強了豎井作業的安全性,實現了豎井作業180余天“零”事故。該工藝地打破了豎井深度不宜超過300米的限制,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兩部行業標準、一本學術專著、多項工法、專利等,為深大豎井在隧道工程中的推廣應用和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了技術保障。
在后續施工中,項目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以此次節點為契機,大力弘揚新時代工匠精神,持續打造學習型團隊,全力以赴打贏2022年度收官之戰,為沿江高速創建“平安百年品質工程”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