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隨著“茅草坪隧道”銘牌陰刻的最后一筆落成,古金高速全線21面隧道洞門裝飾全部順利刻畫完成。
為確保在結構安全、穩固、耐久的基礎上,更好達到設計效果,展現古藺當地文化特色,促進交旅融合發展,古金高速隧道洞門采用GRC、有機硅彩繪等施工工藝,在一次次精細打磨、繪制、調色中,歷經40天,打造出一條以紅色文化為主,交織地域多種特色文化的多彩景廊。
古金高速隧道洞門裝飾根據行車方向分為兩個設計主題,金沙至古藺方向為“繼古赤心渡崢嶸”,古藺至金沙方向為“開今綠途獻山河”。
讓我們從赤水河畔開始
一同走進古金高速
開啟一段綠水青山中的紅色旅途
何家坳隧道金沙端
位于古藺縣椒園鎮,是古金高速由黔入川的第一座隧道。洞門結構為整體端墻式,以紅色、褐色基調為主,用米黃色真石漆打底,兩側采用GRC工藝還原黃同江先生的油畫《四渡赤水》核心元素,表現出紅軍戰士們的偉岸神態,洞面中間一顆閃閃紅星,照亮著革命道路,洞頂用紅色不銹鋼毛體字鑄寫“中央紅軍長征入川第一縣”,氣勢恢宏,展現古藺紅色文化底色。
小屯子隧道金沙端
位于古藺縣觀文鎮,洞門結構為端墻式,依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云莊戰斗遺址”元素,運用GRC塑造還原遺址建筑外墻造型,右側固定印有“云莊”兩字的紅色不銹鋼造型版,助推觀文鎮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草壩隧道金沙端
位于古藺縣龍山鎮,洞門結構為端墻式,整體以米黃色真石漆打底,畫面提取《話說四渡赤水》中鎮龍山戰役圖畫,用GRC圓雕和浮雕的形式表現龍山鎮建筑群,由近景及遠景,描繪中央紅軍搶占鎮龍山后乘勝追擊,奪得戰爭歷史性勝利的生動畫面。右側洞門制有黨旗與“鎮龍山”三字紅色不銹鋼造型版,洞頂用紅色不銹鋼毛體字書寫家喻戶曉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兩句詩句,更顯氣勢磅礴。
茅草坪隧道金沙端
位于古藺縣永樂鎮,以毛澤東入川第一橋為主要設計元素,對端墻式隧道洞門進行整體打造,墻面用GRC仿石塑造當地“巖桑溝興橋”造型,橋下留白處則用有機硅彩繪寫意連綿不斷的烏蒙山自然景色,洞頂點綴紅色不銹鋼黨旗和“毛澤東入川第一橋”毛體字,讓大家憶古思今,品讀紅色故事。
入川方向其余5面為一般隧道洞門裝飾,端墻式洞門上用真石漆涂料表現,米黃色石材貼面與紅色五角星圖案,紅色是革命的顏色,紅星是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標志性象征,陽光灑落在紅星上,使其愈加熠熠生輝。
在追尋完古金高速上
紅軍四渡赤水那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后
讓我們再以赤心共觀古金“綠途”
柏楊灣隧道古藺端
該洞門圍繞“梯田美景”,融合了古藺縣德耀鎮萬畝梯田栽種時的壯闊景色及秋收稻谷、苗族人物造型等元素,描繪出一幅秀美壯觀的德耀梯田生態畫卷,體現了當地濃厚的農耕文化與民族特色。
朱家山隧道古藺端
該隧道洞門選取沿線遠山、建筑等民俗與自然元素,用有機硅墻繪表現灰色遠山意境和獨具風采的川南建筑造型,兩者相融合,具有極強的地域性。洞口分離式路基中間帶設置GRC險山,結合紅色飄帶蜿蜒向遠方,展現艱苦奮進的紅軍長征文化景觀。
上白泥隧道古藺端
以古藺縣醬酒文化元素為主,對端墻式隧道洞口整體打造,洞口頂部增設GRC圓雕傾倒酒壇裝飾,墻面飾灰色有機硅風景畫,隧道分離式中間帶矗立大酒壇雕塑構建整體文化,彰顯古藺醬酒文化。
出川方向其余9面均為一般隧道洞門裝飾,用有機硅表現青色系遠山圖畫,給人以清新明麗的感覺,凸顯古藺自然水墨風景魅力。
古金高速21面隧道洞門景觀將古藺獨特的紅色文化、自然環境與濃厚的醬酒文化有機結合,共同描繪了古藺“紅、綠、金”三色文旅融合畫卷,形成了紅色文化與生態民俗文化相互交織的路域環境,打造了一條“紅色+生態民俗”的產業融合之路,為駕乘者呈現出富有歷史文化記憶點的公路景觀畫卷。
古金高速沿線風采
郎酒莊園
位于古藺縣二郎鎮,占地10平方公里,涵蓋黃金壩、兩河口、臥佛山、吳家溝、沙灘五大生態釀酒區,依赤水河南岸建造,是郎酒“生、長、養、藏”的獨特載體和生動體現,是世界醬酒核心產區,更是白酒愛好者的圣地。
太平古鎮
古稱“落洪口”“鹿平場”,后名“太平渡”,地處川黔交界重地,水陸交通便捷,依山傍水,資源豐富,被譽為“赤水明珠”,鎮上紅軍遺址多達87處,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德耀鎮鳳凰梯田
德耀鎮實行“稻魚共生”,是優質“天臺貢米”產地,全鎮水稻種植一萬余畝,是古藺最大的梯田保護區之一,擁有長達千年的人類農耕文明歷史。
又名觀文水庫,位于古藺縣觀文鎮,因湖畔一沙泡樹千鳥共住而得名,容量1331.5萬立方米,是古藺縣境內最大湖。空氣濕度常年保持在40%至60%之間,是川、滇、渝交接區最佳山地避暑康養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