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西香高速瀘沽湖特大橋香格里拉岸主墩樁基澆筑完成,標志著瀘沽湖特大橋的建設正式進入新階段。
作為西香高速“九大超級工程”之一,瀘沽湖特大橋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長柏鎮,橫跨臥羅河,跨越木里-鹽源地震區,為主跨1680米的雙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瀘沽湖特大橋順接元寶地下互通,其主線、匝道及隧道錨形成了三層地下空間架構。
瀘沽湖特大橋橋區地形陡峭,橋址巖層風化嚴重,緊鄰四類艱苦地區(瀘沽湖特大橋緊鄰木里縣,木里縣是艱苦邊遠地區范圍和類別的四類區),運輸條件較差,香格里拉岸橋位主墩最大坡度約50°,橋位與河道近垂直相交,為典型的“U”字形侵蝕河谷,橋梁設計高程與谷底高差約500米,施工難度極大。
針對涼山州地區復雜險峻的地形地質條件,瀘沽湖特大橋以兩項“世界首創”設計為建設保駕護航。世界首創U型隧道錨如同“雙臂”將山體牢牢環抱,不僅節省了20%到30%的建設成本,更能夠大幅增加錨固可靠度和橋體穩定性;世界首創鋼管鋼箱混凝土組合結構索塔也能夠有效解決寬跨比過小帶來的抗風和抗震問題,提高大橋的安全性。
在瀘沽湖特大橋香格里拉岸,主墩樁基共使用50根鉆孔灌注圓樁,平均長度58.06米。值得一提的是,鉆孔灌注圓樁在承臺底面以下4米范圍內,直徑逐漸由2.8米擴大至3.2米,這樣“上粗下細”的設計形式,讓它與常規“直桶式”圓樁相比具備更高的整體抗震強度,使瀘沽湖特大橋能夠穩穩“扎”住。同時,為了保障項目建設安全,施工現場采用樁基可視化技術和智能安全監控體系,對關鍵工序進行嚴格把控,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保障了工程品質。
瀘沽湖特大橋香格里拉岸主墩樁基澆筑完成,為西香高速建設拉開全新篇章。作為通往瀘沽湖、香格里拉及木里的必經通道,瀘沽湖特大橋建成通車后,將成為西昌的便捷出海通道,結束涼山州鹽源縣、木里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對打通對外通道主要經濟干線和主要出入口公路通道,完善川滇高速公路網,帶動旅游資源、礦產和人文資源開發,促進攀西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